今天看見這張Russ Mills的作品,居然意外地喜歡。

Russ Mills那瞬間,突然發現,
心態已經不同於多年前,
那個看梵谷會心頭糾結的自己,
以前看見作者在雜亂情緒下創作的東西,
內心也會跟著起伏。

猜想,當年那女孩,
應該已經自動走進回憶錄的某一章節裡了。


大學畢業第六年的同學會後,
Chey說:「再聽到當年某些歌已經沒有眼淚了。」


的確,許多事情都看得更淡,
不在意有沒有更傲人的分數;
不煩惱舊情人婚禮上該穿甚麼;
不在意同學笑著跟妳說前男友的現任女友很胖
這樣的小事...


 

 

 

 

你作了甚麼選擇或堅定了甚麼信念讓自己與眾不同?

當然,無庸置疑,你的人生特別擺爛也算是一種與眾不同,但實為特例在此不討論。

朋友轉來一份獨立紙媒徵全職文字記者,內容這樣寫著:「履歷自傳中請告訴我們你對當前教育的看法」,看了一眼,無奈的苦笑著,心裡卻浮現一些想法。

教育可以有很多配套、隨著時代不同,推出新的政策,不然教育部長會被人民說太閒而轟下台(咦?)
但問題真的出在教育嗎?或者是制定教育政策的人,難道他們腦子有坑嗎?
那些批評都是後話了,推翻聯考、不分好班放牛班、繁星計畫、學測、推甄...
根據家長和學生的巴拉巴拉搞了一堆新花樣之後,教育有變得比較不同嗎?
當然有,那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後,仍舊脫節?

問題出在社會價值,
教育變了,學生的觀念也變了,但社會價值不僅沒變,甚至更為僵化。
九年一貫都知道要作銜接教育,難道出社會不需要銜接嗎?

教育會給人對/錯和限定的選擇題,社會不然;
教育會要人聽話溫馴,社會競爭不是如此;
教育從五育並重到發展興趣,但社會卻要同化每個人;
教育要人誠實,社會結構逼人不誠實;
還有許多不必再贅述的例子。

社會現實不是選擇題,是綜合測驗,不僅沒有範圍,且沒有標準答案。
可能在新鮮人時期遇到工作兩三年才會有的兩難抉擇;
也可能在工作五六年後,仍被當新鮮人一樣刁難,
隨時可要超齡解題,很遺憾地,學校教你的理論幾乎派不上用場。

問題也出在雙重標準,更精確的應該是「不同人面對不同對象的多重標準」,
一堆歐巴桑叮嚀女兒切勿相信男人那張嘴,看韓劇的歐巴 sa rang hae yo愛到歹戲拖棚,還跟著痛哭流涕;
許多歐吉桑提醒兒子不要隨便把妹換女友,卻到處跟年輕妹妹打情罵俏,炫耀自己當年"瓦用"而且老了更勇;
老闆要你打卡準時上班不摸魚下班晚點走,開公務車載實習生美眉吃飯報公帳,還提早下班準時接小三小孩;
等等諸如此類各行各業都可以繼續補完的爛標準,比九層塔還多層的科層化階級謬誤,說到MIT犯罪職場第八季都說不完。

不要再怪教育出了問題,社會價值才有問題吧!

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求職英文不好謝謝不用連絡
要培養自己的興趣/誰管你興趣還進修啊~加班就對了
獨立思考很重要/業績成長率是你思考得來的嗎?
國立私立都很好/抱歉不是名校學生不錄用喔~揪咪
誠實美德不能忘/主管黑鍋要你扛 你敢揭發嗎?
MIT品質保證/沒喝過洋墨水?那就22K,成交。
工作家庭不能偏廢/想請特休?還有新鮮的肝等著候補...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勞基法?你不知道勞委會主委跟我很熟嗎?

唉唷~還有很多耶!有沒有懶人包啊~

以上這些學校都沒有教你轟!教育不會告訴我們長大以後沒有標準答案,問題也不出在教育政策,
是社會僵化又詭譎地讓人們從被打壓,被上打壓且欺壓下,到集體壓迫...


突然想起剛開始讀傳播與社會,同學們會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相互考驗,
像是:為了拿到獨家新聞,你願不願意出賣公司的名譽、自己的名譽?
如果可以讓你當上主管,你會選擇踐踏同事?出賣上司?背叛男女朋友?蒙騙家人?
這些看起來似乎有某類型標準答案的道德良知困境配上一些誘人的利益交換形成的問答題。

傍晚經過我住的這一區裡,地價最高的新大樓,從對街看著豪宅門口警衛森嚴、大廳富麗堂皇、
一層一戶的大坪數內閃著溫暖的光芒、裝潢著品味傢俱......

當年還是學生的我們,行經此處,可能會產生以下的問答,
「如果有個其貌不揚的老頭,是超大客戶,對妳們說:『陪老頭子吃頓飯,就能擁有這棟房子』,事業正得意的妳們會怎麼回答?」

學生時期的答案想必是:『矮唷...才不要咧!」
隨著工作經驗越多、人面越廣,問題可能會轉換各種形式或陷阱,答案也開始隨著所做的職業內化並且變形,
大企業公關:「某先生,不好意思,我們會為您作更好的安排。」(顯示為:酒店續攤)
行銷部經理:「某老闆,您真幽默,這次的提案還需要您的大力支持...」(雙手狂捏大腿壓抑)
新聞部主管:「某某董,我想我們在這個討論上得到了共識。」(急call台內女主播)
業務經理人:「某大哥,讓我進一步了解您的需求,也許可以...」(四兩撥千金)
黨團發言人:「假設性的問題,我們在此不作回應。」(眼神堅定看著鏡頭)
以上只是模擬情境,大可笑笑看待,但有些其實很認真。

當你知道自己的工作,並沒有真的幫助或救贖任何人的時候,真教人沮喪!
也許有人會說你沒有害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但,很遺憾,媒體工作不僅可能害人,還真沒能幫助到任何人。



當你面對兩難或更難的抉擇時,請問問自已:
願意作什麼選擇或堅定什麼信念讓自己敢於與眾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